這是「台北歌手」6~10集劇本的封面,取自李石樵於1945年畫的「市場口」,圖中這位戴墨鏡穿洋裝的女人,畫的便是當年無數來台的上海人,她經過市場口不免引人側目,描繪出那個時代突如其來的文化衝擊。
在「台北歌手」劇中,一場舞台劇「壁」的慶功宴上,有人提及所謂的「台人奴化論」,講的是當時教育處長范壽康(劇中宋斐如在教育處的直屬長官)所提出的,認為台灣人長期受日本人奴化,因此不該讓台人治台的觀點。這樣的觀點,對一個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殘害的人來說,其實也真的無可厚非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,自然也會有各自的侷限,於是,如何站在其他人的立場看事情,就顯得很重要了。
我自己的父祖輩便是來自上海,上一輩的江浙人是如何蔑視台灣文化中的日本因素,我在「台北歌手」最後一齣舞台劇「冬夜」中也略有提及。這樣的心結其來有自,但台灣人也確實曾走過那段無可抹滅的歷史,人們開口閉口「大東亞共榮」或者「民族解放」,所有人不論自願或非自願,全都無可避免地捲入了那場戰爭的漩渦。
二戰結束也七十年了,當代的台灣人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什麼皇民的,也該是時候來檢視台灣自己曾經歷過的這段歷史了。只有正視自己的歷史,才可能還有些許反思的機會。
最後我還是要說,任何偏狹的民族主義都是危險的,這樣的的民族主義將日本帶向侵略,但願中國不會有一天也走上同樣的道路。
#台北歌手
#全劇現已上傳YouTube